【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
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2635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2022年1月30日是第69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5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曾被视为“被风吹来的魔鬼”。事实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便于广大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现将麻风病特征“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8条基本知识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上呼吸道黏膜和周围神经,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皮肤密切接触传播。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免疫学研究表明,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自然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少数免疫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早期发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预防畸残的最好办法。如果出现上述一条及以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该主动去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3. 周围神经检查:常检查的有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治疗麻风病药物是国家免费提供。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患者治疗期间能过正常的生活,不影响上学、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为麻风病患者免费提供主要临床检查和抗麻风治疗。对提供麻风病线索并经有关机构确诊的报告人,给予1000元奖励。患者一旦无法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易致畸、致残,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需佩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都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建议主动去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的漠视和偏见。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惧怕麻风,不再歧视麻风患者和休养员,才能让我们离没有麻风的理想世界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