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对健康也越来越上心。很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仅在医院吸氧,家庭氧疗也备受关注。但是我院的护士老师发现好多人在家庭氧疗上存在误区,如果用得不对、监护不好,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哦。今天就来跟唠唠居家氧疗那些事儿~
什么情况需要居家氧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最常见的需要家庭氧疗人群。 2.慢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疾病、肺纤维化、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患者,这些疾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家庭氧疗可以有效改善氧合状态,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3.心力衰竭:尤其是进展期或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家庭氧疗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创呼吸机治疗无法纠正缺氧的患者,家庭氧疗可以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 5.高原性缺氧: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生活或旅行时,可能会出现缺氧症状,家庭氧疗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居家氧疗常见误区及正确指导 1.误区:盲目吸氧,认为吸氧越多越好或不缺氧时也吸氧。 风险:过度吸氧就像给身体 “灌猛药”,可能导致氧中毒,损伤肺部,抑制呼吸中枢,引发二氧化碳潴留昏迷。 正确做法:需医生评估,明确是否需要氧疗,二型呼吸衰竭严格按医嘱控制氧流量。 2.误区:忽略氧流量与吸氧时间,自行调高氧流量(如长时间大于5L/min),或仅在不适时短时间吸氧,未达到每日15小时以上的长期氧疗要求。 风险:高流量吸氧可能损伤肺泡,导致肺水肿或氧中毒,间断吸氧无法改善慢性缺氧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正确做法:严格按医嘱调整氧流量,长期氧疗患者每天需要持续吸氧大于15小时(尤其夜间)。 3.误区:吸氧方式不当,鼻导管插入过浅或堵塞,面罩佩戴漏气,未使用湿化瓶或湿化水未及时更换。 风险:氧气干燥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鼻出血或痰液黏稠。湿化瓶污染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正确做法:鼻导管插入深度1-1.5cm,面罩需贴合面部。湿化瓶水加至⅓-½,每日更换灭菌水,定期消毒设备。 4.误区:忽视血氧监测,仅凭自我感觉判断吸氧效果。 风险:主观感受与血氧水平可能不一致,导致缺氧未被纠正或过度吸氧。 正确做法:使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目标血氧饱和度控制在88%-92%(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需更低),记录吸氧时间、流量及血氧值,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5.误区:忽视设备安全与维护,氧气装置靠近明火或高温环境,制氧机过滤网长期未清洁更换,导致出氧浓度下降。 正确做法:氧气设备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清洁消毒制氧机过滤网,更换鼻导管及面罩,定期找厂家检查维护。
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1.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氧疗后无明显改善。 2.口唇及甲床发绀明显。 3.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精神症状。 4.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异常。
居家氧疗可以减少患者反复住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一项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居家氧疗,科学氧疗,畅快呼吸!